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意识

发布时间:2023-01-07 10:35:08    来源:光明日报
      为了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拥有正向的价值观,秋季学期,北京市中山实验学校每个班级的壁报都开辟了“我心中的榜样”专栏,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确定本班的“榜样人物”,并据此将班级命名为“雷锋班”“钱学森班”等,每个班级还选出了一名榜样故事宣讲员,专门负责介绍本班的“榜样人物”。
      学校校长靳玉文表示:应该让孩子们多了解各行各业的榜样人物,例如具有爱国精神、钻研精神的科学家,让他们从小领悟榜样的力量,学习榜样的精神,向榜样看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榜样,面对新的时代环境与文化生态,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意识?榜样教育应如何开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的榜样教育的各种关切。
      榜样为个体追求理想自我实现提供“模板”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高德胜看来,榜样和偶像明显不同。“榜样永不过时。只要有人类的生活,个体在成长中就会选择自己学习的榜样。原因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都有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而榜样提供了理想自我的具体存在样态。可以说,榜样为个体追求理想自我的实现提供了‘模板’。”他认为,榜样是人所选择的“典范”,寄托着个人,包括儿童对美好个性、良善人格的追求。从方式上看,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总而言之,榜样是以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为基础所选择的某个方面或整体人生的典范,对榜样的学习永远不失自我,不失理性选择,都是为理想自我发展服务的。
      “偶像则不同,当一个人崇拜偶像的时候,是让渡自我、不要自我,将自己全部奉献(献祭)给偶像。与榜样不同,偶像崇拜不是以自我为根基的,而是对自我的放弃,是失去自我。学术上常说,偶像崇拜是非理性的。确实,与榜样的理性选择不同,偶像崇拜的非理性色彩非常明显,但与偶像崇拜的献祭自我、失去自我相比,非理性只是偶像崇拜的次要特征。学术上榜样与偶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但日常生活中,二者有混用、替用现象。比如,我们经常说‘谁谁是我偶像’,其实含有敬佩对方、将对方视为榜样的意味。”高德胜说。
      警惕青少年陷入偶像崇拜的怪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研究报告》显示,曾经在网上进行过粉丝应援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比19.2%。在少年儿童的粉丝应援活动中,从排序上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收集照片和签名,比例超过支持偶像的作品或产品近10个百分点。另外,排序第三位的是购买明星偶像代言的产品、周边、海报等,这些也是由偶像产生的附属品。而看偶像的故事或传记排序在第五位,比例为33.0%。这说明,少年儿童的粉丝应援活动主要还是关注偶像的外部因素较多。
      “我在对饭圈文化的实证研究中也发现,不少青少年粉丝明知给明星应援、打榜等饭圈行为就是一场商业资本主导的游戏,但仍然愿意为他/她心仪的偶像所谓的‘流量’和‘成功’而不惜倾囊相助。”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肖晋表示。
      “尽管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有自己的偶像。”但肖晋提醒,站在时代变迁、代际差异的视角看待当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范围狭窄化(或类型单一化)、消费主义化、群体极化等。有抽样调查显示,当前青少年的偶像侧重在娱乐明星、体育明星领域,其中娱乐明星占据更大比例。父母、老师、科学家、政治家及社会其他知名人物的比重不高。很多青少年是由消费主义出发,通过消费偶像来满足自身虚荣心和虚无的浪漫情感为特点。从偶像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为自身发展带来精神动力的比重相对不高。
      专家们普遍认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偶像的众多青少年粉丝通过网络社群、超话等群层网聚在一起,为了偶像利益迅速形成一个去个性化、容易极化的强大群体,容易导致其价值观和行为的群体极化,强化其非理性行为甚至导致极端行为。
      让榜样走进情感世界,引导青少年走向理性
      引导学生走向理性,学习榜样,对榜样教育的呼吁更为迫切。榜样教育的难点在哪儿?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德胜认为,现在很多孩子过的都是规定好的、程式化的生活,没有成长的自主动力,也就缺乏选择榜样的动机。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如果替他们选择榜样,将榜样强加给他们。这种榜样,人为性、外在性强,无法契合他们的成长需要,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在使用榜样教育法的时候,有时树立的榜样违背了学习者的自主性。社会和成年人所要做的,不是代替孩子们做主,人为地为他们选定榜样。剩下的事,更多而是要教育引导孩子,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孩子自己去完成榜样选择。”高德胜说。
      研究表明,青少年选择榜样往往受到父母亲人、老师、教材、课外书的影响,也受到同龄人、媒体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使用榜样教育法的时候,社会和成年人所要做的,是堂堂正正行事、做人,真正配得上榜样的称号。”高德胜说。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改进榜样教育,如在榜样的宣传上不刻意拔高、增进接地气、生动性以及青少年的互动感和相似性。我认为难点可能还在于,在理念上如何把青少年的精神满足和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更好地结合起来。”肖晋表示,同样需要正视的是,青少年不仅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人、一个成长中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所以榜样教育不能脱离青少年当下的精神语境和精神需要来谈思想引领,榜样教育如何进一步走进青少年当下的情感世界,和青少年进行共情沟通,满足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精神需求,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力量,是破除榜样宣教难题、提升宣教效果的一大关键。教师和家长最好不要置身事外,更不能横眉冷对、动辄呵斥,而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榜样学习的过程中,和他们形成“自己人效应”,将心共鸣,找准话语的切入口善加引导。
      “如我在家庭教育里,把亲子共读名人传记和孩子偶像和榜样的塑造努力结合起来。我和孩子一起商定每年亲子共读12本名人传记,每月一本,一起走进12位人物的精彩人生。这12个人物的选定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先共同商定下每年读4本红色人物、4位中国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和4位国外人物的选取大原则,然后再进一步敲定每月亲子共读的内容。由于全过程尊重孩子自主性,孩子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策划和人物的选择,阅读的积极性高涨,对促进学习榜样起到了巧妙的推介和引导作用。”肖晋举例说。(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杨飒)
免责声明:除非特别注明,华夏教育信息网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应自主经营,不得对外承包
下一篇: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
 
热门资讯
点击排行
1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舞钢校区开工仪式隆重...
2退役大学生张奥河中救人不留名...
3增长力集团武瑞霞:永远做企业的好伙伴...
4“她”世界职场巾帼武瑞霞:让青春逐梦绽芳华...
5和谐餐饮张其涛:用责任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
6传递正能量〡“爱心使者”武瑞霞:让更多人得...
7致敬国粹 传承“匠心”〡武瑞霞:钧瓷的“匠...
8文化多棱镜〡武瑞霞:用“匠心“做好产品和服...
9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党组织建设成效排名...
10“预案式”帮扶确保一个都不少 黄河水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