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田野教育与审美教育 我国非遗学科迎来首批硕士生

发布时间:2022-06-20 10:22:46    来源:科技日报

6月10日,天津大学寄出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以下简称非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秋季新学期,7名非遗学科新生将进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冯研院),开启崭新的求学之旅。据了解,冯研院计划在3年内招收30名研究生,目前已录取的首批7名学生均为择优遴选的推免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文化遗产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及其历史、风俗、审美方式、价值体系、传承人群,以及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混融交叉,集理论研究、田野调查、保护与管理等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非遗学科致力于培养掌握非遗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具备专业的田野调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等相关知识技能,能够胜任非遗调查认定、传承保护、宣传推广、转化利用等工作需要的研究型和管理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非遗学科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非遗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了一条“快车专线”,随着第一批“车票”的发出,这条“快车专线”将为我国非遗科学保护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专业人才。

  去年秋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大学设置全国首个非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非遗事业的高度重视。科学保护和发展非遗是时代之必需,培养非遗一线急需的研究和管理人才更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

  冯研院作为培养我国首批非遗学科硕士生的试验田,自建院以来始终把教学科研与我国文化遗产最前沿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教研方式。

  对于非遗学科硕士生的培养,冯研院院长冯骥才尤其重视田野教育,“田野是非遗学最重要的工作场域。只有具备深厚的田野功力,才能与民间文化共命运”。为增加学生的田野实践机会、将教学与地方文化现实需求相融合,冯研院正在传统村落遗产资源丰富的浙江西塘和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产地天津杨柳青,分别筹建实践基地。

  冯骥才还注重审美教育:“民间文化都是以审美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只有懂得非遗源自民间生活和情感原生态的美,才能产生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为此,冯研院收藏了大量民间艺术珍品,并且正在筹建新的博物馆,为学生提供接受非遗审美教育的良好平台。

  为做好学生的入学和培养工作,冯研院紧锣密鼓做了大量准备:组建一支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成立非遗学科的教研中心;建立汇聚全国重量级专家学者的学术委员会和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基本确定非遗学科学生培养方案。(记者 陈 曦)


免责声明:除非特别注明,华夏教育信息网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稳步迈进
下一篇:黄河科技学院与河南理工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热门资讯
点击排行
1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舞钢校区开工仪式隆重...
2退役大学生张奥河中救人不留名...
3增长力集团武瑞霞:永远做企业的好伙伴...
4“她”世界职场巾帼武瑞霞:让青春逐梦绽芳华...
5和谐餐饮张其涛:用责任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
6传递正能量〡“爱心使者”武瑞霞:让更多人得...
7致敬国粹 传承“匠心”〡武瑞霞:钧瓷的“匠...
8文化多棱镜〡武瑞霞:用“匠心“做好产品和服...
9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党组织建设成效排名...
10“预案式”帮扶确保一个都不少 黄河水利职...